本集來賓 Steven 是主持人過去在科技業工作時的合作夥伴,他的工作態度正向、思維邏輯清晰,工作情商也滿高的,很難得遇到一位人才進入到半導體業龍頭卻毅然決然選擇離開,儘管他在訪談時有提到他求職時是以薪資為考量,但實際上他還是選擇了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職」感人生。讓我們來聽聽他的 “Work hard, play hard” 的職涯路吧!
文章目錄
Toggle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 Steven,我目前在系統廠擔任機構工程師,主要負責的工作內容是:機構相關設計、組裝和驗證,約有九成的時間都在機構 3D 設計。從進入這家公司到現在已經七年多了,工作內容都大同小異,只是接了各式各樣不同的案子,目前為止,已經接了 4 ~ 5 個主要的專案。
關於目前的工作
機構工程師在做什麼
一般來說,機構設計前會先參考市面上的競品,由 PM(Product Manager,產品經理)擬定產品規格與條件,我們再去設計、呈現 PM 他們所想要的樣子。機構工程師主要就是著重在產品結構與機械設計方面,並去配合其他部門的意見,包括電子、軟體⋯等等,再全部結合在一起,成為我們主要的產品。
機構工程師的工作內容包山包海,產品由裡到外,都要一手包辦,從產品外觀的紙箱就要開始設計(如:Apple 產品精美的外包裝、各大品牌筆電的漂亮外包裝),再到開箱後的緩衝東西(常稱:EPE 緩衝材)、機器的外觀、機器的內部,其實都是很複雜、牽涉到各個單位要去溝通協調出來的東西。所以,說簡單也不簡單,說複雜也要花很多時間在裡面。
在 Apple 有專屬的包裝工程師負責包裝設計(參考 Youtuber – The DoDo Men 嘟嘟人的蘋果 M1 iMac 開箱影片),但在我們公司是由同一位機構工程師,從頭包到尾,所以會一直在跟其他單位做協調、溝通。
工作時數
像我會比較想要有自己的時間,通常一個月報加班的時數是將近 30 個小時/月,若比較忙的話會加班到 40 個小時/月,平均一天加班 2 小時,這是依我自己來講,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像我有其他同事也會報加班報到法定的 46 小時/月,甚至有時候會超過,多出來的時數就是送公司。
但我個人會想要有下班的生活品質,這個工時我自己還算可以接受,比較好的是,我們公司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公司,也就是會 follow 勞基法規定,不會讓員工吃虧,公司也不會讓員工佔便宜,還算守法的公司。
工作日常
每天早上我們 08:30 打卡上班,就會準時進行早上的晨會。晨會由部門的課長主持,而部門每位同仁口頭分享前一天做了什麼事情、有什麼事情需要更新、需要呈報讓上面老闆知道,再來就是說明今天需要做什麼、需要完成什麼、需要交辦什麼事情。原則上會議會在 10 分鐘內結束,晨會完就會先看一下郵件,確認有什麼事情需要先回覆、先處理的,再開始進行一天的工作。
轉職經驗分享
轉職半導體業
在我工作大概滿三年的時候,我自己覺得好像可以去外面試試看,當下認為半導體業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滿多人會嚮往去半導體業,所以我就去面試,也順利進入半導體業任職。
進了半導體業之後,先新人訓練,做一些基本的員工訓練,訓練完之後才真正進入實驗室,也就是生產晶圓的實驗室,開始正式半導體業的工作。
轉職科技業
過了大概兩週,發現這個工作跟我當初想像的一樣,每天週而復始的在做同一件事情,那當然我待這家公司的時間也不長,但我自己知道,這可能不是我一輩子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我毅然決然再回到原本的工作上,也就是回到現在的公司。
對於現職公司來說,有點像是留職停薪,我去外面看看再回來,而公司也有讓我延續年資,可能當初表現不算太差,老闆在我離開之前也有跟我說:「你想要回來,隨時可以回來!」所以我就回來了。
轉職心得
如果在同一工作崗位上做久了,容易會有倦怠感,因為每天做的事情都一樣,只是換湯不換藥。然後產品開發就是你把所有材料,換一個方式去呈現、排列組合不一樣,就產生一個新的產品,頂多有了新的東西放進去,這都是目前我工作上,跟半導體業不一樣的地方。目前就只有這個轉職經驗,當初有想要嘗試外商,但都脫離不了半導體業。
求學背景分享
高中時期
我先從我高中時期開始講好了。我就是念一般的普通高中,學的東西跟大家一樣,只是我當初讀的是第三類組,也就是比自然組的二類多一科生物。但我在高二的時候,我自己就知道我對生物沒興趣,所以我就放棄生物這一科,而剛好我們的班導師是生物老師,所以當初高二高三時被我們老師電得很慘,因為我都不理他。
我算是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因為自己國中就讀外縣市的學校,獨立自主的時間比較多,自己知道想要做什麼,也比較敢去做。自己生涯上的規劃,家人不會干涉太多,所以我自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路,所以高中就知道自己對二類會比較有興趣,接著就專攻二類組相關的科目。當初沒直接讀二類組是因為高中讀的是私立學校,比較升學導向,會把一些比較精英的同學放在三類組,二類組的同學可能比較沒有那麼愛讀書。
考大學填志願時,我直接選填二類組的科系,像是電子、機械、化工⋯等等,全台的公立大學都有填,剛好就上了南部的國立大學,也剛好中了機械,我對機械也比較有興趣,就很剛好這樣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涯。
大學時期
一開始大一新生,矇矇懂懂的,就跟著同學修課,後來開始有升學壓力,看大家都繼續升學念碩士班,所以自己也開始跟著去想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念機械系的出路其實算很廣,只是針對要挑到自己喜歡的出路,要花點心思。後來報考了全台灣四大國立和幾個中字輩機械相關的研究所,也很幸運考上幾間讓我去選擇。
當兵時期
對於當兵,當初想法很簡單,因為研發替代役需要綁約三年,如果你選到一間不好的公司或是自己不喜歡的公司,勢必會很痛苦,而且要痛苦三年,若中途撐不住,還是要回去當兵,所以當初只有選擇一間半導體公司去面試研發替代役,後來沒有被挑中就直接去當兵了。
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
退伍前一個月,就開始在人力資源網站上看一些職缺,也都看機構相關的職缺。當初比較單純在人力資源網站上看職缺,沒有透過校園徵才或是師長、學長姐介紹找工作。大概投了 4~5 個機械相關的職缺,主要針對南部的公司,也都有收到面試邀請,只是南部薪資水準沒有到很好。當初沒有選北部公司是因為當兵在南部,覺得可以就趁放假就近去面試,然後就都找南部的工作。
延伸閱讀:求職面試六大技巧大解密,成功率有效提升
為何選擇這家公司
當初面試的公司有傳產、科技業,一般來講,傳產的起薪會比較低,做的工作內容可能跟我現在做的差異沒有太多,雖然都是做機構相關,但他們的底薪或起薪都會和科技業有一段差距,當初的選擇就以薪資去考量。因為薪資真的差滿多的,所以現在讓我重新選擇,還是會以薪資做為考量。
工作經驗分享
如何面對工作上的挫折
最主要的挫折是很常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工作上的事情太多,自己又放不下心想要把它做好,所以都會想要好好的做,那花的時間會比較多。但又不想要去犧牲自己的時間,就是下班的時間,所以很常事情做不完,有時候下班時間會把事情一直放在心上。因為同事們也都這樣子(工作太多、時間不夠用),所以也沒有特別去跟主管反應,怕被誤以為在抱怨。
對於這問題無法解決,之前很常在想離職,但又會去思考,離職了下一個工作會不會又是自己不喜歡的?可能不上手或是要花很多時間去適應,到最後還是面臨放棄。因此,回到問題源頭,這些事情可能是自己可以解決的,只是要想辦法去處理、改變自己的做事節奏。時間久了就會有經驗,靠這個經驗來解決上述的問題。
工作上有成就感的事
我做這個工作主要是設計產品從零到有,就是從一個空的東西,透過跟各單位討論後,把它的雛形畫出來,再跟各單位討論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接著再到中間生產、製造與組裝,所有東西都是靠自己的雙手去產出來給大家看。
當真的有這個東西在你眼前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哇!這好像是我自己捏出來的一個成品!」可以賣到市場上幫公司賺錢,這可能就是我會想要撐下去、繼續工作的原因之一。這讓我感到有成就感,當然其中的痛苦幾乎佔了九成,當你到最後結束這個案子的時候,其實是快樂的。但這個快樂不會太久,因為下一個案子馬上又要來了。
工業產品大多是 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對企業的商業活動),跟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不一樣,我們的能見度不高,不像是一般的手機、電腦,打開電視、打開 Youtube 就可以看到這些產品的廣告,通常都是在一些工業的機房裡面,甚至那些機房都屬於機密,不會讓你拍攝。所以這些東西都是靠客端回饋的一些好評,或是我們自己內部所發表的檢討,可以知道我們公司的產品出現在各大公司裡面,就可以知道這算是開心的。
業餘時間的安排
對我自己來說,下班時間滿重要的,需要去放鬆自己。通常會去運動、看看書、看電視,看一些財經相關的內容與書籍,因為自己有在做理財。
進修工作技能
因為目前任職的公司算大公司,有一些資源會比較豐富,很常會有一些課程可以免費去上,就會選自己工作沒有那麼忙碌的時間,去學一些工作上的相關技能。
對於景氣不好,是否會擔心裁員
裁員倒是沒有那麼擔心,因為公司事業體滿大的、也做滿廣的,有很多不同的 BU(Business Unit,事業單位),所以是不會擔心裁員這問題,主要就是分紅 Bonus 多多少少會調整,但這也沒辦法,市場景氣影響,且景氣本來就是浮動的。
跟外商相比,台灣本土企業在這方面對員工比較有保障,即便景氣不好時,公司可能發的 Bonus 不會像平常那麼多,但它會讓你有一個安定的飯碗、讓你繼續工作;等到景氣好的時候,它會再把那些盈餘分給員工。
給職涯迷茫的人建議
在求學的過程中,會覺得認真念書是應該的,但其實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包括去探索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一定侷限在念書上面,甚至你可以去運動、學音樂,這些都是對自己不錯的選擇。
我自己有滿多同學畢業後都沒有留在本業(即機械相關領域),例如:我有朋友原本在科技業,後來轉到傳產,最後卻跑去當機師,其中也是他小時候對開飛機有興趣、有憧憬,就把自己的步調設定好,一步一步去完成,最後完成自己的目標,現在可以遨遊世界了;也有同學對跳舞有興趣,除了上班時間之外,下班也去練習跳舞,跳著跳著自己就當老師了,後來也開班授課。
所以其實念機械不一定只做機械相關的工作,自己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也是人家所說的斜槓。工作雖然重要、想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去養活自己,但夢想也不能放棄,這可能是支持你繼續工作的原因之一。對自己要有一個目標,不要放棄,多元化的去發展你的人生。
送給大家的話
「Work hard, play hard!」希望大家在努力工作之餘,也要去盡情享受自己的人生。
重點整理
- Steven 分享在科技業擔任機構工程師,要將產品從無到有打造出來,從產品最內層的結構設計、到外觀、再到外包裝,都要一條龍包辦。這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得和不同部門溝通協調。
- Steven 不管在求學時期或是職涯路上,發現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會毅然決然地刪除它,勇於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
- Steven 認為,若因為工作事情太多而離職,到了新公司可能還是會遇到同樣的情況,所以可以試著去調整自己的工作節奏,看看自己的工作流程有哪裡可以改善、優化。
- Steven 建議大家,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而已,要多去探索自己喜歡的事情,並多元去發展你的人生。他舉了他自己機械系同學的例子,有人去當了機師開飛機,也有人在正職工作之餘,熱鍾於跳舞,最後還開班授課了。
如果你喜歡我的節目,麻煩你幫我到 Apple Podcast 訂閱我的頻道,並幫我評價和留言,這是對我持續創作與分享很重要的鼓勵,也希望我的節目對你的職涯路有所幫助。有任何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或來信給予指教,如果你有想聽哪個行業的人物訪談,也歡迎告訴我。謝謝你的閱讀🌹 收聽《開箱職涯路》👉🏻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
註:本集節目所邀請「素人」來賓進行職涯分享,為保護來賓並尊重其意願,故不直接公開來賓所任職之公司名稱及來賓姓名,僅以公司產業別與來賓暱稱取代。
閱讀更多職人開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