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職感小技】最終決定你能過什麼樣的生活是你自己,那些來賓們教會我的事

那些來賓們教會我的事

因為《開箱職涯路》是職涯的頻道,節目主軸是分享不同工作者的學經歷經驗,也希望能教大家一些求職或是在職場上班的技巧,這些內容都是我自己或是資深前輩們的經驗分享,也有些是跟來賓在額外時間聊天時的一些內容分享,絕對不是透過 ChatGPT 擬稿出來的,所以希望對你有幫助,聽完可以參考看看。


你今年覆盤了嗎

不知不覺今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一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檢討自己第一季的目標呢?與其說檢討,現在更多人稱做「覆盤」。

覆盤的意思

「覆盤」這兩個字是來自於圍棋的術語,如果你有看過黑嘉嘉下棋,也許會看到他們在棋局結束後都會再還原那棋局,分析檢討自己哪裡下錯了?哪裡可以下得更好?哪裡又是致勝關鍵?像這樣回顧與檢視棋局的行為,就叫做覆盤。

為什麼要定期覆盤

我們一般生活中定期覆盤的目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更進步,透過檢視自己、覆盤自己,點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繼續保持下去,也找出自己要再改善的地方,並一一修正它,讓自己變得更好。這些微小的改變與進步,透過長時間的迭代效應,你會發現自己進步很多。

所以希望大家聽完這集,都能花點時間去覆盤自己,不一定要一季覆盤一次,你可以每天覆盤、每週覆盤、每月覆盤,總之就是要定期或有規律的覆盤,我有在我的 Instagram 上放上我今年的第一季覆盤,可以去參考看看(👉🏻 點我觀看)。

那些來賓教我的事

接下來,我想分享《開箱職涯路》目前訪談過的來賓們教會我的事。
在頻道過去訪談過的來賓中,你有沒有發現不管他們來自什麼行業、無論職等是一般員工、資深員工、小主管或高階主管,都有一些共同特質,有定期收聽節目的你,有沒有發現到呢?這集列了三個共同點,如果有跟你發現的一樣,歡迎留言跟我說是哪一項;如果有我漏講到的,也歡迎留言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一、多方嘗試找到職涯方向

這些來賓們在學生時期時,都沒有預設他們的未來要做什麼,都是畢業後或是即將離開學校了才開始摸索、找尋自己要走的路。這點我覺得滿激勵人心,他們都是真的從 0 到 1 走出他們的職涯路,不是學霸、不是天生的人生勝利組。

當然這社會上還是有很多很厲害的人,一出社會就年薪上百萬,那真的很恭喜他們!既然我們不是那樣的人,就必須靠後天的努力。還記得我在第 1 集 Podcast 分享了吳惠瑜女士在她的書《擊不倒你的,會使你更強大》寫到一句話:

「努力不一定會有收穫,但不努力肯定不會不勞而獲。只要善用每一刻,就能累積自我的成就。」

不要覺得現在工作好累、好煩就只想找輕鬆的工作,不是說不能做輕鬆的工作,你可以挑一個輕鬆的工作,但要再找其他事情增廣見聞、充實自己的實力,不要在你人生擁有很多的可能性時,選擇不努力的路徑。會成功的人,也許有些是天生、與身俱來的才能,但其實有更多人是透過後天的努力。知名 Podcast 頻道《大人學》有一集分享了一句經典名句背後的真相:

選擇比努力重要,你不努力的話,連選擇都沒有。

這句話真的是這樣,不要聽有些人很驕傲地對你說選擇比努力重要,我們訪談過的來賓中,哪一位不是在職涯中摸索過來的呢?如果不是一開始努力付出讓自己在那領域有點小成績,又如何能在往後的職涯中去挑選公司?如果不是一開始在各種工作中摸索,又如何在未來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路?還是要透過先努力才有辦法選擇

參考案例:EP. 2 科技公司行銷專員 Athena

第 2 集訪談到科技公司行銷專員 Athena,她是文組出身,原本都在語言相關的領域工作,後來進入到科技業擔任 Technical Writer,就是說明書撰寫,有點類似翻譯的工作。曾經我有幫她介紹到一個 PM 工作,面試都很順利,結果最後在大主管簽核時被駁回了,就因為她不是理工背景,最終她還是靠她的能力轉到行銷領域。她的職涯路徑不是一條直路,而是彎彎曲曲碰碰撞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參考案例:EP. 13 / 14 生技公司臨床研究專員 Matt

另個例子是第 13 集第 14 集訪問的生科系轉臨床研究領域的臨床研究專員 Matt,他在研究所時才發現他不想一直當研究員在研究室做實驗,透過聽講座、與不同人交流,而找到他另個有興趣的職涯路 —— 臨床研究。因此,給還在職涯中迷惘的你,多去嘗試各種工作,不要覺得不專精或常換工作,其實你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大膽地去多方嘗試、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二、具正向心態及不輕易放棄的精神

你有發現嗎?這些來賓都有著正面、積極又不輕易放棄的精神!

參考案例:EP. 4 上市公司研發主管 Terry

第 4 集訪問某上市公司的研發主管 Terry 時,原本以為他是人生勝利組,聽他的學經歷分享後,才知道他成功背後經歷了好多好多曲折。從他大學重考、碩士班延畢讀了三年、博士班又經歷了退學、出社會後的工作也不是一路順遂,甚至遇到 COVID-19 疫情讓他的工作不得不重新來過,因為他的正向與堅持,他才能夠把這條路走穩,也因為他沒放棄自己,才能當上了研發最高主管,也就是目前的職位。

Terry 大學讀了五年、碩士讀了三年、博士班讀了五年,前前後後花了 13 年在學業上,也許換成其他人早就放棄了,或者會認為先進入職場賺錢比較實在;也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沒必要花這麼多時間在學業上,這些沒有對錯,沒有絕對,事情總是有很多面向,我們往往會忽略了自己沒看到的那一面,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不要去批判他人的選擇。

參考案例:EP. 5 知名軟體代理商業務 Aina

再舉個例子,第 5 集的來賓 Aina,她是我的老同學兼好朋友,從學生時期我就看著她很努力打工賺錢,就只為了生活。她本人是個很漂亮的女生,但不認識她的人很容易忽略她的努力;論學歷,她沒有什麼大學學歷或名校光環;論金錢,她沒有有錢的父母,她有的是她的正向信念與努力不懈的精神。對我來說,她本人就是一枚發光體,她自己就是光環,這也是為什麼她在訪談時提到,她面試的公司都會被錄取。看著她這樣打拼,現在她事業有成,在一間機械工程都會用到的軟體代理商的公司任職,也存到頭期款買了屬於自己的小宅。

你還在職涯迷惘嗎?舉了上面這兩個不同的例子,希望對你有幫助。在這邊也透露一下,其實在目前已經上架過的集數中,有其中一位來賓是我曾經幫他諮詢,看過履歷和模擬面試的!你聽得出來是哪位嗎?可以留言跟我說你的答案唷!

三、樂於分享、學習或閱讀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沒有不進步的人生,只有不進取的人。」所有的成長都發生在舒適圈之外,如果你一直待在自己的小圈圈裡的話,你就是在原地踏步,沒有前進就不算在進步。我也曾閱讀過 Wstyle 葳老闆-周品均的書《女人要堅強而不逞強》裡面說到:

「決定你成為怎樣的人,絕對不是上班時間你做了什麼,相反的,非工作時間你都在幹嘛,才是決勝負的關鍵。」

類似的話我在訪談第 4 集的 Terry 時他也有講到:「工作的未來走向,有一大部分是在你下班之後做了些什麼。」

參考案例:EP. 11 / 12 NVIDIA 軟體工程師 Kevin

也許大家會對第 11 集第 12 集的 NVIDIA 的軟體工程師 Kevin 印象最深刻,因為他是目前唯一一位來賓願意直接公開他的公司名稱,他是我的大學一學期的同學,因為我讀完一學期就休學了,而他也在我慫恿之下考轉學考到政大。那為什麼才相處一學期還可以持續聯絡到現在?就是他很樂於分享的特質,不吝於幫助他人,在我們的訪談中他也把很多經驗、面試人會重視的點告訴大家,甚至最後還呼籲大家一起跟他當同事, 到時可以跟他打招呼!這種大辣辣又愛幫助人愛分享的個性,有誰會不喜歡他?

參考案例:EP. 6 科技業環安工程師 Lucas

再來是第 6 集的環安工程師 Lucas,他這個職業應該相對冷門吧?!雖然他一直都在同個領域工作,除了不斷進修他本業的課程與考取相關證照外,也會不斷學習其他領域的東西,就是希望自己看待事情的面向能更多元、更廣闊,也因為這樣的學習讓自己持續成長,後來很多公司都找他去。有專業、有上進心的人,應該沒有公司不喜歡這樣的員工吧!

結語

你可以選擇輕鬆工作,用賺來的錢去做你喜歡的事或發展副業;你也可以選擇投入工作,享受在職場自我升級的成就感。無論你選擇哪一個都沒有對錯,最終決定你能過什麼樣的生活,是你自己。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幫助到你!

🔥 Shannon 現在有提供免費 30 分鐘的一對一諮詢服務,包括職涯諮詢和履歷健檢,可以提供你一些想法與方向,歡迎預約諮詢,名額有限,額滿為止。(🚫若無法選擇時間,表示已額滿囉!)


如果你喜歡我的節目,麻煩你幫我到 Apple Podcast 訂閱我的頻道,並幫我評價和留言,這是對我持續創作與分享很重要的鼓勵,也希望我的節目對你的職涯路有所幫助。有任何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或來信給予指教,如果你有想聽哪個行業的人物訪談,也歡迎告訴我。謝謝你的閱讀🌹

收聽《開箱職涯路》👉🏻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


閱讀更多職感小技: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