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職人開箱】不要去設限自己,每一個經歷和經驗都是成長的養分|生技公司臨床研究專員-Matt

職涯分享 | 臨床研究專員 Matt

這集的來賓是在生技公司擔任臨床研究專員的 Matt,在第 13 集的內容裡,Matt 分享了他的學經歷背景,也跟我們解說了人體臨床試驗是在做什麼,這一集 Matt 將會繼續跟我們分享他在臨床研究這條路上所遇到的困難與挑戰,還有他給社會新鮮人和職涯迷惘的聽眾們的建議。


給想當臨床研究專員的人的建議

我相信工作都是辛苦的,都有一定的挑戰與困難要去面對,只是在不同領域所遇到困難也都不太一樣。每個人的個性、天賦與適合的領域也不盡相同,所以我相信任何工作都有它的挑戰存在。

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以臨床研究這個行業來說,會遇到的挑戰和困難是各式各樣的,常常會遇到跟「人」有關的事情,雖然我是做臨床研究的,但這些過程都需要「人」去執行,不同的專案就有不同的合作對象,因此,要注意的細節也不太一樣。

每天都有很多文件、流程和瑣碎的事情要處理,大都是跟病人、醫療相關,但畢竟我不是醫學背景,要慢慢去摸索這些事情,不管是查資料還是請教他人;另外,因為現在大部分的試驗系統都 E 化了,每當系統出問題時我也要幫忙解決。

類似上述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是在有限時間內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我的壓力來源之一;再來,一個人不會只負責一個案子,每個案子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要求、timeline,所以這也是我工作的壓力來源。

要會溝通協調

再來是要會溝通協調,因為每個人的個性、習慣與合作方式都不一樣,我的工作不只是跟公司外部人員往來,公司內部也有很多部門要合作溝通,所以在跟「人」相關的接觸上都充滿挑戰。

「人」就是會變化,今天說這樣,明天不一定就是這樣。

要會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

我的工作永遠做不完,常常又有非預期但又很緊急的事情需要馬上處理,常常我預計今天要做的事情一件都沒完成,這是滿常見的事。所以,要如何去調適自己的心態,並隨時管理好在有限時間內先做什麼、判斷哪些事是可以緩一緩,懂得排序事情的輕重緩急並完成它,這些是很有挑戰性的。

要懂得自我調適

畢竟我們是人,沒有辦法滿足所有人的期望,所以在遇到挫折或挑戰時,如何跟自己對話、繼續往前也是個挑戰。

Matt 的臨床研究專員之路

我的工作就是在生物研究這個「大」的系統下,不同的專案會遇到的挑戰都不一樣,跟我們一般聽到的「研究」是埋首在 paper 裡面不太一樣,但的確也有工作是只專注在研究上,譬如:生技公司或科研單位的實驗室研究員。

為什麼想走臨床研究領域

其實我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所受的教育跟訓練,都比較偏向研究員,我現在做的事情跟以前念書差滿多的,以前完全沒機會接觸到臨床研究,也就是現在工作的內容,所以如果按照以前念書的那條路徑走,我的確會去做實驗室研究員的工作。

到了碩士班時發現,我好像沒有那麼喜歡一直做實驗,我可以做,但它不是我持續想做下去的工作,後來透過參加講座、聽一些分享才接觸到臨床研究這個領域,也才慢慢知道這領域在幹嘛。看了很多前輩的分享後,覺得我好像有點興趣,想要嘗試看看,所以就走上了臨床研究這條路。

實驗室研究員 vs. 臨床研究專員

實驗室研究員和臨床研究專員的性質不一樣,前者在實驗室相對比較單純,而且很多都在科研單位,如學校、研究室,所接觸到的人事物也不太一樣;後者因為在公司、在業界,要面對的人不只是醫院端,在公司內部也有其他部門的同事或國外廠商⋯等等,所以看事情的廣度就不一樣。

臨床研究專員的工時

我其實滿常加班的,因為事情永遠做不完,就我所知,我們這行業常常要加班,所以滿多公司都沒特別去規定要幾點上下班。

至於工時,我們公司算彈性,因為公司知道大家的事情很多做不完,不會硬性規定要幾點打卡上下班,而且出差沒辦法計算幾點上班,所以就沒有特別去規範上下班時間。

以我的狀況來說,在辦公室上班平均早上 8 點多開始,加班時間就不太一定,我自己因為家庭因素會盡量挪一些時間陪家人,所以不會一路忙到很晚,我大概會晚上 5~6 點先離開,9~10 點再回來工作,盡量不超過 12 點,因為隔天上班的體力會影響,身體健康也很重要。

所以我現在的模式大概是以上這樣,再隨時調整。

工作經驗分享

工作上遇過的問題與挫折

藥品走到申請上市的階段,最後的大關卡是主關機關的查核,有點像學生時期期末考的感覺,需要花滿多時間與資源在準備上,並且被查核時會緊張、壓力大。我記得我第一次遇到查核,因為還很菜、很多東西不懂就被叫去支援,在準備的過程中,一度因為壓力很大睡不好,身體出一些狀況。

至於感到挫折的因素有很多,像是有時候案子進行得不太順利、跟預期差很多;或者是我自己不小心犯了錯、搞錯東西,導致醫院端認為怎麼沒跟他們講清楚、給錯誤的資訊⋯等等,就是會面臨來自不同人的責難。或是有時候試驗的設計廠商或試驗團隊突然改成另個版本,這種非預期的轉換也是我感到挫折的原因之一。

工作上得到的成就感

在不同專案執行的過程中,感覺到自己有進步、越來越能夠獨立處理事情、越來越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越來越能夠知道如何跟不同的人合作,建立彼此信任感與默契,讓案子可以順利進行下去,並且如期完成目標,是我的成就感來源之一。

還有,看到病人因為用到新的試驗藥品後狀況改善很多,也是一件很令人開心的事,因為對病人來說,可能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而狀況也沒有那麼好,但經過臨床試驗後狀況改善很多,我覺得這也會讓我有成就感。

業餘時間的安排

目前比較沒辦法花額外的時間去進修,一方面是工時很長,另一方面是公司內部有提供滿多的訓練課程,並且針對不同領域、不同 soft skills(軟技能) 的課程都有,所以我有時候會抽空去上一下課。

除此之外,在有空閒的時候我會看看書,因為我覺得閱讀的幫助滿大的,轉換不同思考的領域、接觸不同的東西、刺激不同的部分,因為平常工作這麼緊密、工時這麼長,都是在接觸與工作相關的東西,有時候需要抽離或轉換頭腦思考的路徑,會得到很多不一樣的收穫。

COVID-19 期間如何進行工作

因為我的工作需要出差去醫院,當初疫情很嚴重時,尤其是三級警戒,醫院都不准我們出差,因為對醫院來說人不要來比較好,因此對我們的限制很多,不是不能去就是規定變得很嚴格,這是疫情時影響比較大的。

那時候很有壓力,因為需要定期去醫院清 data,我有進度要進行,若沒達到,國外廠商會一直逼。但就算在這情況下,也不能請醫院提供文書上的協助,因爲我出差去醫院有一部分是要去看病人的試驗資料,而這是病人的個資,都滿敏感的,以台灣來說,為了保護個人醫療隱私,資料都不能提供到醫院以外的地方,所以我必須要親自到醫院看。

所以三級警戒不能去醫院,我的工作量就累積越來越多,到了開放去醫院時就很痛苦,出差從原本的一天變成了三天。

至於會不會擔心中 COVID-19,在那個時間點沒想太多,該做的防護一定都會做,口罩、面罩都會準備好,然後一回家就會趕快去洗澡;擔心多多少少會有,可是沒辦法,工作還是得做,進度的壓力也很大。

給社會新鮮人或職涯迷惘的人建議

我覺得要相信自己會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因為很多時候,實際做了一個工作才會發現原來這工作是這樣,真的做過才會知道要不要繼續往這個領域發展;也可能是做了之後才發現自己不喜歡這工作,那以後就不要再做。

從每一個工作跟經驗中,慢慢去探索自己喜歡跟適合什麼,我指的「喜歡」跟「適合」,不一定是指工作內容本身,也指自己的個性,不同個性的人適合不同類型的工作,所以很多時候,想像跟實際去做是不一樣的。

對社會新鮮人來說,有些人可能已經設定好未來的目標,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但有些時候,不一定可以馬上達到目標,可能是當下沒有相關職缺或時機點不對,這也沒關係,只要知道自己的目標在那裡,慢慢往那方向邁進,在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不同的收穫。

而有些人可能還沒確定自己想要做什麼,這也很好,沒有關係,因為這種人的未來可能性更大!可以從閱讀、從跟不同人的交流或是參加一些不同的講座、活動去慢慢摸索,當你發現自己對某些領域有一點興趣時,可以多往這方面去認識與嘗試。

很多時候,實際做的工作跟我們學校所學的很不一樣,也很多是在學校沒遇過的,到了職場後才開始接觸、學習,所以才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或沒那麼喜歡什麼、可能適合什麼,所以對於社會新鮮人,我覺得有無限的可能。

而且我也相信,每一個經驗和經歷,你每一步所走過的都有它的意義和價值,也許只是現在還沒發現,過了五年、十年或是更久,再回過頭來看,會覺得當初走過的這段路、經歷過的這些事情,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

📌 Shannon 分享:我剛出社會時也在摸索我的職涯,求職網站上有些職缺會要求有工作經驗,那候我滿羨慕擁有幾年工作資歷的人,但我工作幾年後就慢慢羨慕社會新鮮人了,因為他們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去嘗試各種不同領域的工作。當你走到不同的階段,你會發現因為角色不同而想法有所改變。所以,不用去羨慕別人擁有的,應該思考自己的優勢,然後勇於去嘗試,不要為自己設限!

送給大家的話

就是「珍惜每一個現在的時刻」,每一個現在的時刻都很值得珍惜,不管現在經歷到什麼,有一天回過頭來看,我相信這都是養分。

重點整理

  1. Matt 分享,擔任臨床研究專員的事情很多,不是只有做研究而已,還需要處理一些文件與流程的瑣碎事情,因此他認為,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工作,是進入這行業要有的技能。
  2. 事情能在時間內完成,以及病人嘗試了他們所實驗的藥品而讓病情有所改善,都是 Matt 從工作上得到成就感的來源之一。
  3. Matt 認為看書是他閒暇之餘會做的事,透過閱讀,可以轉換思路,刺激思考,也能從閱讀中接觸到不同領域、得到不同的收穫。
  4. Matt 的工作是必須到醫院出差,在過去幾年的疫情期間,對他工作影響很大,醫院為了保護病人個資,也無法代為協助或傳送資料給他,所以他還是要自己做好防備與保護,親自到醫院完成他的專案與任務。
  5. Matt 認為,不要去設限自己,可以透過閱讀、參加講座去認識不同的人、去嘗試不一樣的工作,從每一個工作和經驗中去探索自己喜歡和適合的職涯路。
  6. Matt 分享,每一個經驗和經歷都有它的意義和價值,當初走過的這段路都是成長的養分,所以要大家「珍惜每一個現在的時刻」。

上集內容請到:#13【職人開箱】成為CRA的路,探討臨床試驗的關鍵角色|生技公司臨床研究專員-Matt

如果你喜歡我的節目,麻煩你幫我到 Apple Podcast 訂閱我的頻道,並幫我評價和留言,這是對我持續創作與分享很重要的鼓勵,也希望我的節目對你的職涯路有所幫助。有任何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或來信給予指教,如果你有想聽哪個行業的人物訪談,也歡迎告訴我。謝謝你的閱讀🌹

收聽《開箱職涯路》👉🏻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

註:本集節目所邀請素人來賓進行職涯分享,為保護來賓並尊重其意願,故不直接公開來賓所任職之公司名稱及來賓姓名,僅以公司產業別與來賓暱稱取代。


閱讀更多職人開箱文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