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職人開箱》被資遣好挫折?每個突如其來的改變都是個轉機|NVIDIA 軟體工程師-Kevin

職涯分享 | NVIDIA 軟體工程師 Kevin

這集邀請到在 NVIDIA 台灣區擔任維運管理的軟體工程師 Kevin,Kevin 是一位很樂於分享他學經歷的來賓,你很難想像,現在在外商公司任職的 Kevin,第一份工作是被資遣的。如果你是軟體相關領域,也希望有天能像 Kevin 一樣進入外商擔任軟體工程師,不妨聽聽 Kevin 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職位。


自我介紹

我現在在 NVIDIA 上班,我是一位軟體工程師,因為最近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很夯,NVIDIA 又是一個快速運算的一間公司,他們打算打造一個 AI 的產業。

大家都知道大數據就是資料本身,NVIDIA 必須打造一個儲存容量很大的一個系統,能夠存放很多資料在這系統當中,所以我們 team 在台灣主要是去支援、維護、監控這個儲存系統,將這個儲存系統提供給 AI team 的人去做存取與使用。而這個系統是在美國,我們都是從台灣這邊連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虛擬私人網路)過去,在線上執行維護和升級的工作。

目前這系統,如果要使用都還是要透過我們公司提供的軟體,也就是目前只有公司內部運作使用。它未來有可能也會走向一般的 user 使用,像現在有很多 Cloud service(雲端服務),如:Amazon(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它們都有提供這樣的服務。以前在沒有這個儲存空間的時候,我們也都是用 Amazon(AWS),但發現太貴,所以又自己拉回來。

我們近幾年開始走 AI,公司有在擴展他們的產業,希望可以去拉一些業務,譬如現在要自駕車,那我們也有一個 team 專門每天開自駕車出去,去訓練自駕車的模型。目前這些模型應該都是公司內部在使用,會接一些外部、想要訓練的一些 case 來自己研發。

維運管理軟體工程師工作分享

維運管理軟體工程師的工作內容,有分幾個項目。

系統自動化

對工程師來講,會希望所有的事情,若能夠用程式來處理就會用程式來處理;如果真的沒有辦法的,我們才會用手動的方式去進行。一個系統通常會發生問題的地方,尤其我們是一個儲存系統,所以很大一部分的問題是:硬碟儲存失敗、硬碟壞掉的問題。

我們怎麼去監控硬碟要壞掉?而硬碟壞掉之後,我們整個系統要做什麼樣的調整?譬如,你要把這個硬碟取出,然後請 Hardware team(硬體部門 / 硬體團隊)的人去把它換掉,其實這是一個很瑣碎的步驟。

我們 team 就嘗試把系統做成一個自動化的部分,就是會架設 Monitor(監控)系統,當它發現這個硬碟快壞掉時會觸發一個警告,系統接到這個警告之後,它就會發出後面要做更換的一些軟體的流程。所以其實維運工程師像是在作維運的部分,但是他背後也會有一些自動化處理的開發。

系統監控

第二,Monitor 的部分。因為我們的系統大概有 2000 多台伺服器,你很難一台一台去看哪一台伺服器壞掉,所以會有一個中央的 Log(紀錄檔)儲存系統,我們要維護好那套 Log 儲存系統,然後把大量的 Log 都收集進來。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直接使用那個 Log 儲存系統去看更 detail 的狀況是什麼。

系統升級

第三,就還有做升級的動作,當工程師 release 一個新的版本之後,我們要怎麼樣在不讓系統斷線的條件下,去作系統的升級、維持系統的穩定。

大概是以上這幾個面向。

工作時間

通常這種維運工程師求職在看的時候,你就要看他有沒有需要 24 小時支援。我們公司是不用,因為我們採取的策略是在不同的時區會找不同的工程師,所以當時區轉換的時候我們要交接給下一個工程師,除非是一些很緊急的狀況,或是系統升級時要花比較長的時間,你才要花比較多時間處理這件事。

不過我想這也跟系統的設計有關,你的系統如何能夠讓你快速的、安全的、沒有要那麼即時地去做修正和修復的話,你本身的 workload 就不會太辛苦。所以我的工時大概是早上 9 點到晚上 6 點,正常上班時間;加班與否就看系統狀況,一開始接觸系統比較不穩定的時候,比較容易需要上線修復,等系統穩定之後,大概就都還好。

在家上班 Work From Home

WFH 優點

我覺得優缺點應該是一體兩面的。

  1. 第一個優點就是你只要一起床,5 分鐘內就可以上線、馬上工作,省去交通時間,也不需要那麼早起床。
  2. 中午休息時間,你可以決定要不要出去吃,因為你沒有同事、沒有人在你旁邊,所以你可以看電視幹嘛之類的。
  3. 在家像午餐都可以自理,時間也比較彈性。因為我們公司不僅在家,就是我們公司是隨便你要去哪都可以,所以我也會約朋友中午吃飯之類的,可能一早就趕快跑去咖啡廳上班。

你大概可以與世隔絕,而且又是工程師,一天應該不會接觸超過 5~6 個人。至於比較喜歡在家上班或辦公室,我覺得很難去評量,因為我覺得是種心態,其實在辦公室的話你就有同事,就會打屁聊天,有時候其實也不可能上班時間都在工作,你有可能跟同事出去買個東西,很彈性。

WFH 缺點

  1. 在家工作的壞處就是,因為人家看不到你,你沒有來上班,所以你的東西就很靠你的產出,不然你就沒有產出。因為我們也不是 24 小時視訊開著在工作,所以人家會想說,你到底有沒有在工作?我相信這對自我壓力滿大的。有些主管他們就會開語音上班,譬如他們開著語音,大家在那邊工作聊天。真的要在那邊開著視訊睡覺,我覺得是不容易啦!大家都會有一個默契(自律的上班)。
  2. 人際關係真的減少。
  3. 最重要一個事情是,你真的會變胖!因為你在家上班之後,你會發現平常上班走路時間的運動量其實也算大。

那我覺得,年輕的時候很喜歡多交朋友,覺得應該要多元化、多認識大家,一起出去玩,但稍微有些年紀的時候就覺得還好,朋友就那些。不過我也不排斥去公司上班,我不會覺得怎麼樣比較好。

📌 Shannon 分享: 可以安排每一個禮拜進辦公室一次或是兩個禮拜一次,因為維繫正常的人脈、適時和同事互動也是很重要的。

轉職經驗分享

第一間公司

進入第一間公司時是剛好那公司需要新人,而我有學姊在裡面,她推薦我進去。雖然我們在數學系時有受過一些程式的訓練,但其實都還滿皮毛的,所以一開始我並不是完全當開發 Development Engineer(開發工程師),一開始我是到測試部門。

在測試部門我還是想寫程式,我就希望做自動化測試的部分。在那邊工作時,Develop 部門的 Manager 覺得這個年輕人好像還不錯、邏輯也不錯,所以就問我有沒有興趣轉換到開發部門。剛好那部門有一位工程師離職,他是做 Build Engineer,Build Engineer 就是當你軟體版本要 release 時,需要有一位工程師把大家的版本程式碼都拉在一起。以前都是用還是用 iso(光碟映像檔) 的時代去安裝軟體,就像 Windows 的 iso,我的軟體也是用 iso 去把它裝起來的。

所以我就過去那部門,開始了我的 Engineer 生活。

其實滿幸運的,因為當時台灣大部分的公司都是硬體,那時候雲端很夯,大家都在講 Cloud,所以很多硬體公司就成立了軟體部門,希望能做 Cloud 相關的軟體搭配它們的硬體去賣,所以我一進去就開始接觸 Cloud 軟體相關的技術。

而我們部門除了在 Build image 之外,我們也是整個 Infra(Infrastructure,基礎架構),就是整個軟體架構、架構師的一個 team,最基礎的軟體都是我們 team 提供出來的,所以我在那家公司待了 4 年多,有很好的、扎實的基礎。而我上司其實滿嚴格的,他是個很厲害的人,所以我在他那邊受訓練。

最後,產品出來了,但是公司沒有辦法把產品賣出去,所以公司就把這部門給收起來,所以我 4 年半之後是被 lay off 的。

被資遣後

公司就是給我們資遣費,也有要幫忙安排到其他部門,但因為它就是一個硬體公司,是做儲存系統的,我們去那新部門一定是格格不入,而且公司說想要剩 20 個人還是幾十個人來維護我們建出來的軟體。我們自己想想,你現在人這麼多都做不好了,你要 20 幾個人應該不太可能做得起來,所以我們都還是離開去別的地方。

這也是好的,不得不說你待在一間公司,若這公司的成長性沒有很高,公司的營運沒有往上的話,其實你的加薪幅度是有限制的。不是公司不給你,是因為公司沒有賺錢,所以到了 4 年半,剛好這個機會出來。

轉職到網通公司

我面試很多不同的公司,那時候最夯的就是區塊鏈,有幾間公司有提供我機會,但最後我選擇一間跟我之前那位主管一樣的公司,是一間做 Router(路由器)的網通公司。

公司希望把 Router 做得跟手機 App 一樣,就是可以直接安裝 App 在 Router 裡面提供一些相對應的服務。那是一個新成立的一個部門,而找我們進去的新主管應該是從趨勢科技挖角來的,他就開始 build 他自己的軟體 team。

這公司有些政治鬥爭,我們東西雖然做好了,但是上面的人不知道要怎麼賣、怎麼弄,而找我們進去的那主管不是資深的,他也是剛被 hire 進去 build 這個 team,所以他的權利慢慢地被其他較資深的主管給鬥下去,他沒有待到一年就走了。

順便說一下,我到第二間公司薪資至少多了 40% 以上,因為公司看你是已經有經驗的人,而你的技術也被認可,所以直接去談薪資就抬高很多。

過一陣子之後,我這個 team 就等於被解散了,我上面的主管也被 lay off。因為我之前公司有學 Build Engineer 的相關技術,公司剛好另外一個軟體 team 的人都離職了,所以就強迫我過去幫他們把軟體 build 起來。不過我 Manager 是覺得這公司同事不錯,但他認為以對未來來講,這間公司本身軟體技術並沒有那麼強,可能你進去就是你說的算,如果你要繼續再往前的話,你應該要換一間公司。

轉職到趨勢科技

我那主管滿照顧我的,只要有獵人頭找他、要挖角他的時候,他就會叫獵人頭來找我,所以後來有一間獵人頭來找我,推薦我趨勢科技,問我有沒有興趣過去。我覺得在一間公司至少要待到一年以上,不然一直跳也不太好,所以我大概一年之後就跳到趨勢科技去了。

我薪資大概加了 20~30%,就是第二間公司已經多了40%,到了趨勢科技再加 20~30% 上去。那時候雲端產業,像 Amazon(AWS)、Google Cloud、Azure 這些都已經開發出來了,在這間公司時,我幾乎都在碰雲端相關的技術。

在那邊待了一年多之後,公司開始組織改組,因為以前防毒軟體都是賣 License,所有的軟體都是賣 License,可是慢慢地都改成要申請帳號,用帳號來綁定你有哪些權限。我進去的時候就在這個 License 部門,公司其實要把它淘汰掉了。

雖然對我來講沒什麼關係,因為我表現還不錯,公司有給我股票、Virtual Stock(虛擬股權),但是這時候,我之前的主管又來找我了⋯⋯

轉職到 NVIDIA

我之前的主管說,他們公司已經被買到 NVIDIA 底下,現在要擴展、要找人,問我有沒有興趣過去,剛好那時候我待的公司組織改組,我看上面鬥成那樣子,而帶我的那個人也說,有機會的話還是先走一下吧!於是我就來到這間 NVIDIA 公司。

因為它是外商,所以我的薪資又再多了一倍。現在我在這裡待了大概一年多。

工作與轉職心得分享

我自己一路走過來的心得,我覺得我沒有很天才,我主管可能真的很天才。其實有些天才的人,他不需要另外一個天才跟著他,而他需要一個能夠一起工作的人

然後,我覺得態度跟心態的問題。
你有沒有那麼強?你強 OK,但是你也不要強到那樣的程度。我自己本身不是一個一天到晚在想我要跳槽、我要幹嘛的人,我就是把上面交代我的事情把它弄得很好、提供我能夠提供的意見。在同事當中,大家都相處得還不錯。帶人主管會覺得:「欸!這個後輩還不錯,工作起來也不錯!」所以他就願意帶著我這樣子走。

因為我們都已經工作快 10 年了,會看到很多新進來的人他們有很多問題,譬如:會想這一間公司要待多久、我的技術到底學得怎樣、我要不要有些很強大、開創性的事⋯等等。

我覺得新進來的人就是新進來的人,我們工作 5 年、10 年的人,不會期待新進來的人會有什麼 1000 分的表現。假設你進來的時候,你已經可以去理解我們現有的東西,你可以在這個理解東西底下,去創造出一些你認為可以改善的東西,我就覺得這已經是很好的、很正向的工作態度。應該就是這樣的態度,一直能夠讓我這個不是這麼厲害的人,也能夠在這外商公司裡面有小小的一席之地。

其實我覺得,我們把東西分享出來就是不怕人家學,但有些主管不分享東西、他怕你超過他,可是我們是教學相長,所以我第一份工作那主管帶我的時候,他說:「程式碼都在這裡,隨便你看、你要用隨便你用、有問題隨便你問!」我覺得這是一個正向的態度。

我本來在那個 QA(Quality Assurance,品質保證,通常指產品測試)的部門,那主管就真的很怕他下面的人超過他,他會限制下面的人要做什麼東西,譬如我覺得這個東西可以用程式碼去把它寫好,但主管覺得,我叫你手動慢慢試,你就一定要做這些?

這是不太一樣的感覺,分享給大家。
有時候真的進去一間公司,也要看一下主管他帶人的方式,天底下不會只有他一個主管,有很多好的主管在外面等著大家。

📌 Shannon 分享: 主管的領導風格或是帶人方式,會影響一個 team、一個下屬的發展,有些主管會希望你舉一反三,這應該是我們認知在工作上要有的反應,但偏偏有一些主管只會希望你是:他說一你就做一,不想要你是舉一反三的人,更不希望你做太多是他下達以外的事情。所以如果是你一位社會新鮮人,遇到這樣的主管,真的會限制你的職涯發展。如果你有認知到這個狀況的話,就滿建議像 Kevin 分享的,其實外面還有很多很好的主管,你可以到外面去試試看或者選擇在公司內部直接內轉。


關於 NVIDIA GTC 開發者大會

NVIDIA 輝達 公司在近十年來在人工智慧領域投入大量的研究與開發,在這集 Podcast 上架的當週,NVIDIA 正展開為期一週的 GTC 開發者大會(日期:2023/3/20-24),如果你是這領域的研究者,或是對 AI 人工智慧這領域有興趣的聽眾,不妨把握剩下幾天的時間,到 NVIDIA 官網參加他們舉辦的 GTC 講座。


下集內容請到:#12【職人開箱】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不要放棄追求更好的自己|NVIDIA 軟體工程師-Kevin

如果你喜歡我的節目,麻煩你幫我到 Apple Podcast 訂閱我的頻道,並幫我評價和留言,這是對我持續創作與分享很重要的鼓勵,也希望我的節目對你的職涯路有所幫助。有任何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或來信給予指教,如果你有想聽哪個行業的人物訪談,也歡迎告訴我。謝謝你的閱讀🌹

收聽《開箱職涯路》👉🏻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

註:本集節目所邀請素人來賓進行職涯分享,係經由來賓本人同意公開分享所任職之公司名稱。


閱讀更多職人開箱文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