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可以靠精心的打扮來修飾,履歷可以靠有技巧的文字來撰寫。一個吸睛的履歷,讓你求職時能夠順利拿到面試入場券,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寫好履歷。這一篇就來教你抓到撰寫履歷的重點,但詳細的履歷內容還是要靠你自己用心去撰寫呦!記住,有沒有認真在編輯履歷是看得出來的。
這集「職感小技」是我們節目的新單元。
在第 2 集節目裡,也就是和行銷專員 Athena 的訪談那集裡面,有提到要錄一集跟大家分享投履歷和面試的小技巧,很不好意思拖到這一集才來分享,在這集裡面,我會 focus 在「中文履歷的撰寫技巧」上面,「面試技巧」在這一集分享:#8 《職感小技》求職面試六大技巧大解密,成功率有效提升。
文章目錄
Toggle寫好履歷的重要性
很多人會問:「怎麼寫好履歷?」「為什麼寫好履歷很重要?」
無論是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其實每天人資(常稱 HR, Human Resources)都會有如雪片般飛來、寄來的履歷進入到他們的信箱,有些是人力銀行系統的自動推薦信、有些是求職者的主動求職信、還有些是公司內部的引薦信,各種類型的信件加總下來,每天至少有上百到上千的履歷信件跑不掉。
這些人資們,他們同時還要處理一些新人面試的庶務,還要跟上層主管開會、回報他們面試的狀況、繳交招募面試的報告,甚至還要幫新人處理應聘的流程,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他們忙都忙不完了,所以你的履歷標題、履歷內容或者是 Cover Letter 不夠吸睛,很快就會被略過你的履歷了。
因此,寫好一篇履歷,讓人資、讓用人主管能快速看到你的優勢,是很重要的事情。
但在這邊我還是要先強調,履歷再怎麼包裝,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的基本功,你的能力如果沒有像履歷上面所寫的那麼厲害、如果你過度包裝了,就算你幸運地進入到面試、甚至入職了,到時後還是很容易被面試官或主管們看穿你。
以下就是中文履歷撰寫技巧的四大要素。
一、投履歷前先認識自己
你的職涯目標是什麼
首先你要先了解你自己、知道自己想待哪一個產業,你想在大公司工作?還是想在小公司、新創公司?又是什麼樣的職位是你自己有興趣的?還有你的短、中、長期目標是什麼呢?你可以先靜下心來、花點時間問自己這些問題。
設定短中長期目標
現在這個社會經常在變動、常常計劃趕不上變化,而且,出社會的前幾份工作,也就是你剛出社會所做的工作,會影響到你後續的職涯發展,有些人可能會中間轉職,那就另當別論了。但通常你出社會的前幾份工作,是會影響到你後續的職涯發展,所以我們現在所列的中、長期目標,未來也會跟著變動,不是現在擬定了就不能修改,一定一定會改,也必須跟著修改。
但是此時此刻的你,要試著去規劃自己的職涯目標,以短期來說,大概是 2~3 年,中期就是 5~10 年( 5~8 或 5~10 年),長期通常就是 10 年以上了。你可以去想想,你短期內希望自己在職涯上面能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或是完成什麼樣的短期目標?
希望你能在求職之前,盡可能先去思考過以上這些問題。
選擇產業
好比說,你是理工科畢業的,你想進入科技業做研發工程師,也就是業界所稱的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mt),你可以去思考你想進入哪個產業?半導體業、電子業、代工廠、還是品牌端⋯⋯等等。
哪個產業未來發展性又比較好、哪個產業薪資對你來講又比較有優勢?這些在網路上的公開資訊都非常多,光是產業別你就可以做很多很多的功課了。
有些人可能會跟隨著系上的學長姐的發展去做選擇,這時後就滿建議你可以去詢問學長姐他們的看法,每個人在不同產業得到的心得也不一樣,你可以多聽、多參考他們的分享。
選擇職缺
在你選定產業之後,就是選擇公司和看職缺了,不同公司的職缺你都可以試著投履歷看看,但自己要先知道自己的喜好,像剛剛講的 RD,RD 的職缺很多元,光軟體工程師就已經分很多種了,你要看自己是擅長哪一種程式?你是喜歡前端、後端、還是全端?那當然硬體工程師也分很多種了,所以你要先知道自己的喜好在哪裡。
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工作
回過頭來,如果你跟我當初一樣,剛出社會的時後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就去試著做自己不討厭、覺得都可以試試看的工作。
這樣做一定會有風險,可能你做到一個時間,你就會發現這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你就會離職、不會堅持下去;也有可能會被人家說你常換工作,或是增加你未來找工作的困難,但是好處就是你可以不斷的去嘗試,一直到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當初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很多工作我都覺得不討厭、好像都可以試試看,所以我就沒像剛剛講的,先對自己的職涯做短中長期的規劃、設定目標。有聽我們節目的聽眾應該會發現,我們之前的來賓也都有講到,其實他們當初也沒有去設什麼目標,就是直接投履歷了,先做了再說。
如果你跟我們一樣都是這樣子的人,真的滿建議你,挑一些自己不討厭的、覺得可以嘗試的工作去投履歷看看。
求職經驗分享
這是我自己的親身經驗。
我當初投的履歷的 range 還滿廣的,我有投過:包裝業的業務助理、外貿公司的業務、汽車業的行銷、大企業的儲備幹部⋯⋯等等,最後很幸運地進入到一間外商公司。
我當時的英文能力沒有很好,我大學畢業前考的多益只有考 500 分,這個分數真的很低,但那間外商公司看上我積極又熱心的個性,所以最後錄取我。我記得那時候面試官他們聽到我為了面試,前一晚就到公司附近的朋友家住一晚,他們都覺得很感動。
我還記得那時候要二面,就是第二次面試的時後,那間外商公司 HR 是直接打電話給我,說他們要幫我出高鐵的錢,叫我不要再搭客運去面試了。我那時候真的是有驚訝到!就是以當時那種窮學生的心理,聽到這種 Bonus 是多麽開心的事。
我想這應該是外商比較常見的福利,像我聽我在國外工作的朋友,他們當初在國外研究所畢業在找工作時,在美國灣區的公司也是直接包機票、包吃包住,邀請他們去面試,這種情況在台灣本土企業就很少見了。
回到正題,在寫履歷之前的第一點,就是要先認識自己,先跟自己的內心對話,釐清自己所想要的工作跟職涯目標是什麼。
二、客製化履歷
分析完自己的喜好之後,就是客製化履歷了。一定一定要客製化履歷,這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不要用同一份履歷和自傳去投不同公司的不同職缺。每一間公司的文化都不一樣,不同部門、不同職缺的主管的喜好也不同,用同一份履歷去找工作,代表你根本不重視這份工作。
NG 例子
以剛剛軟體工程師的例子來說,不要履歷裡面寫著你喜歡或擅長前端網站設置的工作,但卻投了一個後端資料庫建置的職缺,我覺得人資看到或是面試主管看到,也會滿頭問號,你明明就喜歡前端的設置,怎麼會去投後端的職缺。
然後,也不要在履歷上放了 A 公司的 Logo,卻把這份履歷寄到 B 公司,這是大忌啊!你要人家看到別家公司的 Logo,這情何以堪!
小細節建議
我自己的習慣是會把履歷一份一份的轉成 pdf 檔,再一份一份的 review 內容,並在檔名上清楚寫著自己的中英文全名,加上投遞的職缺名稱和投遞的公司名稱,最後再加上我投遞履歷當天的日期。這樣的檔名就是專屬這間公司、這個職缺,自己在整理歸檔時也清晰明瞭,公司在收到你的履歷時也會感到被重視。
當然啦!不是每個人資都會去注意到這些小細節,但如果你的小細節都有處理好,就不用擔心出錯了。
三、履歷基本架構
有些人會問,要用哪一種格式的履歷?我認為履歷的內容比格式來得重要,所以沒有一定要什麼格式。你可以換個角度去想,如果你是閱讀履歷的人資或是用人主管, 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你會希望快速瀏覽到哪些內容,就把這些內容擺在最前面。
我建議的履歷寫法就是直接開門見山,一目瞭然,不要像寫作文一樣先鋪陳,這太浪費時間了,要讓對方看到你的履歷時很快速地就知道你會什麼、你的優勢是什麼。建議拿一張 A4 紙,並把它直式的放著,再由上到下分成四等分。

基本資料
A4 紙最上面的那一等分,寫你的基本資料。
左半邊放自己的照片、右半邊放中英文名字、聯絡電話、地址及 Email,下方再放上你的學歷,大學和研究所都寫上(若沒有讀研究所就免填。)有工作經歷或有考取的證照,也可以一併放上;沒有工作經歷,就寫上你學生時期所參與的社團或系學會活動。

簡歷 Summary
A4 紙的第二部分,寫你的簡歷。
強烈建議用條列式的方式,列出 3~5 點自己的優勢、所擅長的工作、或過往的表現,包含社團或校外活動⋯等等,這個條列式的簡歷是讓人資快速知道你這一個人有什麼特點,也就是你最精華的內容,千萬不要有太多的廢話和贅字。

學經歷時間軸
A4 紙的第三部分,就是把過往的學經歷從現在到過去以時間軸拉出來,越上方的是越接近現在,也就是 2023、2022、2021 ⋯⋯這樣往下拉,再依序寫上你的工作經歷或是社團經歷。

專業證照
A4 紙的最後一部分,就是把你的相關專業證照,例如:TOEIC 成績、PMP 證照⋯等列出來,也可以寫出你有參與過的課外活動或是你的興趣。

以上就是用 A4 紙來呈現你的履歷的基本架構,一頁就呈現完了。接下來我會進一步分享這架構裡面的內容要如何撰寫。
四、履歷內容撰寫
在這邊所分享履歷撰寫的方式,主要是分享給剛出社會或工作年資 3 年內的社會新鮮人,如果你是年資超過 3 年的工作者,還是可以參考這樣的寫法,但內容必須要加入更多工作經驗的分享,避免寫太多學生時期的部分。
履歷上的照片
在 A4 紙最上方的「基本資料」欄位,左側放照片。以台灣的公司來說,建議要放上自己的照片,請放上你的正式照片,所謂的正式照片,就是像學校的畢業學士照、碩士照那樣,你也可以去拍專業的沙龍照,但這可能對社會新鮮人來說是一筆花費。
照片上的穿著建議以素面襯衫為主,主要要讓人看到你簡約、乾淨的一面。如果你不想放畢業照,也可以試著自己架腳架或請朋友幫你拍半身照,再自己去背修圖,網路上的照片修圖教學很多,就不在這邊多講了,千萬千萬不要放單手自拍照,也不要放出去玩的生活照。
履歷上的基本資料
同樣是「基本資料」欄位,在照片的右側寫自己的基本資料:中英文名字、聯絡電話、地址、Email 和你的學經歷。請你確保這些資訊都是完整、可以聯絡到你。我這邊有幾個小小的建議分享給你:
- 電話號碼:數字可以加入 Hyphen,也就是數字與數字之間的橫槓(-),例如:0970-123456 也可以 0970-123-456。
- 聯絡地址:建議把郵遞區號寫上,放在地址的最前面。例如:你住在台北的中山區,那你地址就寫:104 臺北市中山區⋯⋯
- Email:建議避免使用數字的 0 和 1,這很容易讓人搞混是英文的 O 或 L,強烈建議用自己的英文名字的 Email,這樣人資在寄信給你時比較不容易出錯。
- 學歷:建議把學校名稱及系所完整的寫上,避免寫縮寫。例如:東吳財精系,請寫上「東吳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
學歷下方可以寫上你近期的工作經歷,如果沒有工作經驗就寫上你學生時期所參與的社團或系學會活動。如果你有已考取的專業證照,也可以在學經歷下方列上。
以上完成了履歷的第一部分,可以讓閱讀履歷的 HR 很快就看到你的相關基本資料。
履歷上的簡歷 Summary
第二部分——簡歷,也就是條列式重點 Summary。
我認為這部分相當的重要!你有什麼長處、有哪些優勢,務必在這邊條列出來,記住喔!是要條列式,不要有過多的廢話!至少列出三項,最多不要超過六項,因為太多就不會讓人想繼續看下去了。
這邊我也有個小技巧要分享,通常職缺上都會有 Job Description(職缺敘述或工作內容描述),簡稱 JD,你可以去看 JD 上是怎麼寫、 有哪些關鍵字,那你的條列式重點這邊,就可以去帶到 JD 上的關鍵字。
如果你是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應該會比較好寫;如果你是社會新鮮人或是跨領域轉職的人,可能比較難跟 JD 上的關鍵字扯上邊,你可以試著用你本身的特質,有邏輯性的帶到 JD 上的關鍵字。
譬如產品經理,通常都是要細心、溝通能力好、善於分析,你的簡歷這邊就可以去提到,你大學修過哪些科目或是研究所論文做了什麼研究,凸顯你擅長於市場調查與分析⋯等等,或是你曾經在哪間公司實習過,對於產品開發流程得到哪些收穫而感到對產品經理有熱忱。但記住,要寫重點!能量化的地方就用數字表示。
以上完成了履歷的第二部分。通常到這邊,HR 心裡就差不多有個底,看要不要邀請你來面試了。
履歷上的完整時間軸 & 學經歷
第三部分,就是把你比較詳細的學經歷用時間軸列出來。
譬如說,你 2021 年就開始了一份工作到現在,那你時間軸就是「現在到 2021 年」,旁邊再寫出任職的公司名稱及職位,下方條列式寫出你在這家公司主要的工作內容及表現。
這裡跟剛剛的簡歷的條列式重點比較不一樣的是,這裡只條列你在這家公司任職時所做的事情和成績,建議列 3~5 點,學生時期的實習經驗或社團經驗都可以在此用時間軸列出。如果你已經出社會一段時間,就不建議再把學生時期的社團經驗列入。
如果你的社會歷練非常豐富,可能學生時期就已經在打工實習,學經歷經驗內容是四分之一 A4 紙寫不完的,那你就繼續順順地寫下去,不用擔心會壓縮到下一部分的空間,因為我們在履歷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已經有把精華重點先列出了,在這裡的學經歷內容,只是又更詳細把它描述出來。
履歷上的專業證照呈現
最後一部分就是把你所考取的證照、你的專業能力、你的興趣和課外活動寫出來,或是想補充其他內容也可以在這邊列出。
通常都會有英文成績,那就直接把你的成績結果寫上,不要寫所謂的「精通英文」,這太攏統,很難讓人判斷所謂的「精通英文」是有多精通。雖然我剛出社會時,有被前輩要求我要在履歷上把自己英文能力寫到最好,但我自己知道自己的程度在哪裡,再怎麼優化也很難說服自己把英文程度寫到最好。有些人可能英文的成績沒那麼好,但其實他的口說和聽力能力是非常好的,這部分你可以靠面試時把它補回來。如果你有其他證照或是你本身會一些程式語言,都可以在這一個欄位把它列出。
以上就是寫好履歷的四大重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重點整理
- 基本資料:左邊放你的照片,右邊放你的基本聯絡資訊與學經歷。
- 簡歷 Summary:把你的重點、個人優勢與特色用條列式列出 3~5 點。
- 時間軸:把過去完整的學經歷用時間軸列出來,並一一用條列式列出細項。
- 證照與其他:把你考取的證照、語言成績、參與的課外活動、興趣,在這裡分享出來。
- 以上四點就是一頁式履歷。建議最後再附上自傳,把你前面的履歷內容用作文的方式再呈現一次,有起承轉合,但不要像寫論文過於攏長。
補充一點,主持人自己還會再附上英文履歷和英文自傳,希望自己所遞交出去的履歷是完整呈現,無論對方是否會閱讀。但基本上把前面講的履歷四大部分(重點)把它寫好,就很加分了,就可以讓對方看到你。
如果你喜歡我的節目,麻煩你幫我到 Apple Podcast 訂閱我的頻道,並幫我評價和留言,這是對我持續創作與分享很重要的鼓勵,也希望我的節目對你的職涯路有所幫助。有任何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或來信給予指教,如果你有想聽哪個行業的人物訪談,也歡迎告訴我。謝謝你的閱讀🌹 收聽《開箱職涯路》👉🏻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